檫木
作者: 刘军
(chá mù)

檫木 Sassafras tzumu

半风樟,鹅脚板,花楸树,刷木,黄楸树,梓木,犁火哄,桐梓树,青檫,山檫,南树,檫树,药树
581 浏览
更新于:
学名
Sassafras tzumu
中文名
檫木
异名
Pseudosassafras laxiflora,Pseudosassafras tzumu,Litsea laxiflora,Lindera tzumu,Lindera camphorata,Pseudosassafras laxiflorum
俗名
半风樟,鹅脚板,花楸树,刷木,黄楸树,梓木,犁火哄,桐梓树,青檫,山檫,南树,檫树,药树
花期
3月 4月
叶序
叶互生
顶芽
子房
卵珠形
花期
3-4月

檫木是什么植物?

檫木是被子植物门樟科檫木属的植物。

檫木,落叶乔木,高可达35米,胸径达2.5米;
树皮幼时黄绿色,平滑,老时变灰褐色,呈不规则纵裂。

顶芽大,椭圆形,长达1.3厘米,直径0.9厘米,芽鳞近圆形,外面密被黄色绢毛。

枝条粗壮,近圆柱形,多少具梭角,无毛,初时带红色,干后变黑色。

叶互生,聚集于枝顶,卵形或倒卵形,长9-18厘米,宽6-10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2-3浅裂,裂片先端略钝,坚纸质,上面绿色,晦暗或略光亮,下面灰绿色,两面无毛或下面尤其是沿脉网疏被短硬毛,羽状脉或离基三出脉,中脉、侧脉及支脉两面稍明显,最下方一对侧脉对生,十分发达,向叶缘一方生出多数支脉,支脉向叶缘弧状网结;
叶柄纤细,长(1)2-7厘米,鲜时常带红色,腹平背凸,无毛或略被短硬毛。

花序顶生,先叶开放,长4-5厘米,多花,具梗,梗长不及1厘米,与序轴密被棕褐色柔毛,基部承有迟落互生的总苞片;
苞片线形至丝状,长1-8毫米,位于花序最下部者最长。

花黄色,长约4毫米,雌雄异株;
花梗纤细,长4.5-6毫米,密被棕褐色柔毛。

雄花:花被筒极短,花被裂片6,披针形,近相等,长约3.5毫米,先端稍钝,外面疏被柔毛,内面近于无毛;
能育雄蕊9,成三轮排列,近相等,长约3毫米,花丝扁平,被柔毛,第一、二轮雄蕊花丝无腺体,第三轮雄蕊花丝近基部有一对具短柄的腺体,花药均为卵圆状长圆形,4室,上方2室较小,药室均内向,退化雄蕊3,长1.5毫米,三角状钻形,具柄;
退化雌蕊明显。

雌花:退化雄蕊12,排成四轮,体态上类似雄花的能育雄蕊及退化雄蕊;
子房卵珠形,长约1毫米,无毛,花柱长约1.2毫米,等粗,柱头盘状。

果近球形,直径达8毫米,成熟时蓝黑色而带有白蜡粉,着生于浅杯状的果托上,果梗长1.5-2厘米,上端渐增粗,无毛,与果托呈红色。

花期3-4月,果期5-9月。

落叶乔木 平滑 顶芽大 椭圆形 芽鳞近圆形 枝条粗壮 近圆柱形 多少具梭角 无毛 初时带红色 干后变黑色 叶互生 聚集于枝顶 先端渐尖 基部楔形 坚纸质 上面绿色 下面灰绿色 十分发达 叶柄纤细 腹平背凸 花序顶生 先叶开放 多花 具梗 花黄色 雌雄异株 花梗纤细 披针形 近相等 先端稍钝 成三轮排列 花丝扁平 被柔毛 药室均内向 三角状钻形 具柄 排成四轮 子房卵珠形 等粗 柱头盘状 果近球形 上端渐增粗
分享相关知识、信息、新鲜事
管理员审核后方会公开

Sassafras tzumu (Hemsl.) Hemsl.

檫树、南树、山檫、青檫、桐梓树、梨火哄、梓木、黄楸树、刷木、花楸树、鹅脚板、半风樟

蓝黑色而带有白蜡粉。

花期为3-4月,果期为5-9月。

木材浅黄色,材质优良,细致,耐久,用于造船、水车及上等家具。

浙江、江苏、安徽、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及云南等省区。

四川乐山及湖南、安徽常有栽培。

幼时黄绿色,平滑;老时变灰褐色,呈不规则纵裂。

功能活血散瘀,祛风去湿,治扭挫伤和腰肌劳伤。

常生于疏林或密林中,海拔150-1900米。

叶子卵形或倒卵形,长9-18厘米,宽6-10厘米。

分享图片

檫木
作者: 刘军
檫木
作者: 刘军
檫木
作者: 刘军
檫木
作者: 田琴

檫木属

台湾檫木
Sassafras randaiense